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赋能智慧课程建设,3月至4月初,我校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宫丽娜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系列专题培训会,副校长顾晓燕主持系列培训会并讲话。本次系列培训会分三场,全体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以及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共计千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
顾晓燕在系列培训会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从大模型技术到智能教学工具,AI正为高等教育注入新动能。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赋能作用上加强认识,加速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有效落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她强调,任课教师作为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推动者,要赓续育人理念,掌握智能知识,变革教学模式,担当社会责任,培养重心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聚焦培养具有多元思考能力、跨界整合能力、情感能力、审美能力、表述能力等高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宫丽娜介绍了大模型的定义、架构、未来趋势,对比分析了各种AI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AI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大模型辅助教学设计和文献资料整理,生成教学插图配图,数字人辅助教学和考试测评应用等重构教学流程,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跃迁,并介绍了大模型赋能科研的典型应用。
超星集团AI培训专家李东昇老师从基于AI的专业内涵建设、智慧课程建设、专业数据分析、AI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对AI赋能专业建设进行了讲解,介绍了人培模型、专业图谱、专业达成度、岗位能力模型、精准教学、个性化深度学习、科学评价、AI助教等相关内容。超星集团高级培训师张艺馨老师围绕我校全新升级后的AI增强型智慧教育平台,介绍了个性化知识图谱、AI工作台、教学任务引擎等功能模块,说明了平台上DeepSeek等多种大模型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平台中35+AI智能应用工具的实际使用路径。
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谢维奇教授应邀以《关于AI驱动的专业升维与实践案例分享——基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题作专题案例分享。
本次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参会人员对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认识,为学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视角和实用策略。学校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专业综合改革,努力探索智慧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积极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专题培训会(全体任课教师专场)线下主会场
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专题培训会(全体任课教师专场)部分线上分会场
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专题培训会(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专场)
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专题培训会(教学院长专场)
(通讯员:顾云锋)